《荒山女俠》劇情簡介
《荒江女俠》初于一九二八年在上?!缎侣剤蟆犯笨B載,寫方玉琴爲報父仇,而與嶽劍秋并轡江湖的傳奇故事。因筆法新穎,文白夾雜而喜用時髦語,不意暴得大名,隨由三星書局出版單行本,書前有範煙橋作序,周瘦鵑題辭曰“健筆獨扛”!極盡溢美之能事。其實此書原是中篇架構(gòu),硬拉扯爲長篇(共八十七回,一百二十萬言),有如“小腳放大”;其結(jié)構(gòu)松散是可想而知了。因此顧氏雖有爲“新聶隱娘“(即荒江女俠方玉琴)立傳之意,卻是失敗之作;至鼓其餘勇再寫《荒江女俠新傳》,亦不能挽狂瀾于既倒。惟顧氏首先嘗試以新文藝筆法創(chuàng)作武俠小說,亦可稱“但開風氣不爲師”了。
《荒江女俠》一書首創(chuàng)男女二俠雙雙闖蕩江湖之模式,對後世的武俠小說影響很深。於1969由導演何夢華搬上大銀幕。
《荒山女俠》相關(guān)視頻
-
7.0
白蛇傳
1962
邵氏電影
簡介:只因那幾世前的救命因緣,便上演了這感天動地的白蛇傳。家住江南的平凡書生許仙(趙雷 飾)偶遇美若天仙的白娘子白素貞(林黛 飾)和丫鬟青青(杜娟 飾)。那娘子顧盼生輝,眉目傳情,縱使木訥如許仙者也怎能不心有所動?豈料白素貞是修煉千年的白蛇所變,當年因被許仙前世救下,故而今天化作人形前來報恩。幾經(jīng)周折,許仙與白娘子配為夫婦。婦唱夫隨,自由快活。卻不知人間自有人間的規(guī)矩,亂他不得。更何況人鬼殊途,妖怪精靈何能在人類市井安享太平?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必將遭受最無情的摧殘與打擊……
本片根據(jù)經(jīng)典民間傳說改編。
-
5.0
越劇紅樓夢
0
邵氏電影
簡介:錢惠麗 .... 賈寶玉
單仰萍 .... 林黛玉
陳穎 .... 薛寶釵
方亞芬 .... 王熙鳳
章海靈 .... 賈母
黃慧 .... 賈政
華怡青 .... 元妃
張永梅 .... 紫鵑
章瑞虹 .... 琪官
由泰國正大集團斥巨資與上海越劇院、上海文廣集團強強聯(lián)手,采用高清(HTDV)技術(shù),聘請著名導演胡雪揚執(zhí)導,拍攝了中國首部高清電視電影戲曲藝術(shù)片—— 新版越劇《紅樓夢》。該片保留了電影版《紅樓夢》中所有經(jīng)典唱段,與原電影版相比,場面更恢宏,色彩更艷麗畫面更清晰,手段更新穎。
-
1.0
魚美人
1965
邵氏電影
簡介:本片為高立導演,張徹編劇兼作詞,王福齡作曲,由凌波及李菁兩大影后主演。在片中,凌波反串飾書生張珍,李菁則一人分飾碧波仙子及金牡丹。故事描述,張珍與金牡丹有指腹為婚之約,但家道中落,岳丈金寵嫌張寒微,乃藉詞張家三代,無白衣婿,迫之居于草廬,待考取功名,始得成親;張唯日夕勤讀,冀能揚眉。草廬之畔,有鯉魚精,修煉千載,可化成人,稱碧波仙子,對張身世,由憐生愛。仙子為慰張孤寂,化身金牡丹,躡進草廬……
這部以人生哲學為題材,在喜本片曾于1965年獲第十二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(李菁)、最佳才藝獎(凌波)、最佳錄音(王永華)獎。這是一部黃梅調(diào),在邵氏後期所拍攝的黃梅調(diào)影片中,就商業(yè)價值或美學意義而言,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。本片故事脫胎自越劇《追魚》,大陸曾于1959年拍成電影,由徐玉蘭、王文娟主演,長城公司也曾改拍為由夏夢主演的《碧波仙侶》。邵氏版本在選角方面,...
-
10.0
大劫案
1975
邵氏電影
簡介:一眾黑社會份子,一舉截劫得港幣五百萬現(xiàn)款後,原打算先行各自前往外埠暫避風頭,日後回來始將款項攤分。然而劫案的頭目,為與幕後策劃人平分巨款,遂暗中向警方告密。結(jié)果,每個人都因為內(nèi)訌而自相殘殺,或死於警方彈雨下,當中更牽涉一宗父子情仇……
-
5.0
觀世音
1967
邵氏電影
簡介:西方天竺妙莊王膝下三公主妙善,性慈悲,具慧眼。妙莊王滅毗盧國,殘忍對待戰(zhàn)俘,妙善率戰(zhàn)俘登彩虹而渡河。妙莊王因怒成疾,醫(yī)者謂非有妙善的雙眼雙手合藥,方能治愈,妙善挖目斷臂,王服下竟藥到病除。王親率百官徒步朝山時,妙善已圓寂,化成“千手千眼觀音”法相。
-
3.0
珠光寶氣
1994
邵氏電影
簡介:私生女的特殊身份讓高秀萍(袁詠儀 飾)十分自卑,久而久之形成了沉默寡言的內(nèi)向性格并經(jīng)常受到周遭同事排擠。無奈之下,母親托關(guān)系讓秀萍進入了其父經(jīng)營的廣告公司工作,作為交換條件,在公司里,秀萍必須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。
秀萍的上司高明珠(鐘麗緹 飾)才貌雙全,身后有無數(shù)男仔追求,但心高氣傲的明珠統(tǒng)統(tǒng)不將他們放在眼里。一次工作中,秀萍奉命尋找拍廣告所需要的珍珠,順利完成任務(wù)之后,秀萍決定清洗一下找到的珍珠,令秀萍沒有想到的是,她竟然無意之中喚醒了隱藏在珍珠之中的神仙阿寶(王敏德 飾),阿寶告訴秀萍,自己可以幫她實現(xiàn)三個愿望。
評論